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候季节的划分指标、常年和当年气候季节的界定方法以及气候季节早晚和长短等级的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气候季节的监测、评价、预测与服务。
2 术语和定义
2.1气候季节 climatic season
从天气气候角度,按照日平均气温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通常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
2.2 气温序列time seri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连续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
注:单位为摄氏度(℃)。
2.3 5天滑动平均 5-day moving average
连续要素序列依次以当天及前4天这5个数 为一组求取的平均值。
2.4 滑动平均气温序列 time series of moving average temperature
由气温序列计算的5天滑动平均值序列。
注:单位为摄氏度(℃)。
2.5 常年值 normal
气候平均值 climate normal
气象要素30年或其以上的平均值。
注: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规定,本标准取最近三个年代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平均值。亦可根据需要,选取连续的三个年代计算常年值。
示例:2011—2020年期间,取1981——2010年30 年的平均值。
2.6 常年气候季节 normal climatic season
由常年气温序列确定的气候季节起止日期和长度。
2.7 四季分明区 regions with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均出现的地区。
2.8 四季不分明区 regions with one or more seasons no existence
一年中有一个或多个季节不出现的地区。
3 气候季节划分指标
3.1春季
春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 ℃且小于22℃。
3.2夏季
夏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
3.3秋季
秋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或等于10 ℃。
3.4冬季
冬季为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10 ℃。
4 常年气候季节界定方法
4.1 常年气温序列计算
对选定的30年气温序列,计算同日平均气温的常年值,得到常年气温序列。某日平均气温常年值
计算见式(1):
式中:
$$
T_{j}=\frac{1}{n} \sum_{i=1}^{n} t_{i j}
$$
式中:
${T}_{j}$ ———第j日的平均气温常年值,单位为摄氏度(℃);
$t_{i j}$———第i年第j日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n $ ———选定年份长度,取30。
4.2 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计算
依据常年气温序列计算 5 天滑动平均值,得到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 列。5 天滑动平均值计算见式(2):
$$
T \overline{M}_{j}=\frac{t_{j-4}+t_{j-3}+t_{j-2}+t_{j-1}+t_{j}}{5}
$$
式中:
$T \overline{M}_{j}$———第j日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t_{j}$———第j日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4.3 四季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确定
4.3.1 常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确定
4.3.1.1 概 述
基于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应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确定各季节的常年起始日期。
4.3.1.2 春季起始日
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10℃,则以其所对应的常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10℃的日期作为春季起始日。
4.3.1.3 夏季起始日
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则以其所对应的常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
4.3.1.4 秋季起始日
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22℃,则以其所对应的常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22℃的日期作为秋季起始日。
4.3.1.5 冬季起始日
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10℃,则以其所对应的常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作为冬季起始日。
如果秋季起始日后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不满足冬季指标,则从春季起始日前的序列中确定。
4.3.2 常年气候季节终止日确定
以某一气候季节常年起始日的前一日,作为上一个季节的常年终止日。
4.3.3 常年气候季节长度
某一气候季节常年起始日到终止日之间的天数,为常年气候季节长度(天数)。
4.4 四季不分明区常年气候季节确定
4.4.1 常冬区
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10℃,则该地为常冬区,不做季节划分。
4.4.2 常夏区
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小于22℃,则该地为常夏区,不做季节划分。
4.4.3 常春区
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小于10℃和大于或等于22℃,则该地为常春区,不做季节划分。
4.4.4 无冬区
4.4.4.1
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小于10℃,则该地为无冬区,只做春季、夏季和秋季划分。
4.4.4.2
春季起始日为1月1日,夏季和秋季起始日分别按4.3.1.3 和4.3.1.4 确定;春季和夏季终止日按4.3.2确定,秋季终止日为12月31日。
4.4.5 无夏区
4.4.5.1
如果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无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则该地为无夏区,只做春季、秋季和冬季划分。
4.4.5.2
春季和冬季的起始日分别按4.3.1.2和4.3.1.5确定,秋季起始日为常年气温序列的首个最高日;春季、秋季和冬季终止日按4.3.2确定。
5 当年气候季节界定方法
5.1 当年气候季节起始日确定
5.1.1 起始日的初次判断
5.1.1.1
基于当年气温序列计算5天滑动平均气温,其计算见式(2)。四季分明区按照4.3,四季不分明区参照4.4.4或4.4.5,依次进行当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起始日的初次判断。
5.1.1.2
如果秋季之后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不满足冬季指标,则顺延至下一年判断,但仍标识为上一年(即当年)冬季的起始日。
5.1.2 起始日的二次判断
5.1.2.1
如果初次判断的起始日期比常年日期偏早15天以上,需 起始日的二次判断。
5.1.2.2
如果初次满足季节指标的5天连续过程后至常年起始日之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均满足季节指标,则当年季节起始日按初次判断的日期确定。
5.1.2.3
如果初次5天连续过程后滑动平均气温序列有不满足季节指标的,则需 至序列再次连续5天满足季节指标。当两次连续过程之间,满足季节指标的累 天数大于 等于不满足的天数,则以初次判断的起始日作为该气候季节的开始日期;否则,按第二次判断的起始日确定。
5.2 当年气候季节终止日确定
以某一气候季节起始日的前一日,作为上一个季节的终止日。
5.3 当年气候季节长度
某一气候季节起始日到终止日之间的天数,为该气候季节的长度(天数)。
6 气候季节早晚和长短等级划分
6.1 气候季节早晚等级划分
气候季节早晚等级依据当年与常年气候季节起止日期的差值(${D}_{d}$ )来划分,分为特早、偏早、正常、偏晚、特晚五个等级, 见表1。
等级指标 | 等级表述 |
---|---|
${D}_{d}$<-15 | 特早 |
-15$\leqslant{D}_{d}\leqslant$-5 | 偏早 |
-5 $\leqslant{D}_{d}\leqslant$ 5 | 正常 |
5 $\leqslant{D}_{d}\leqslant$ 15 | 偏晚 |
${D}_{d}$>15 | 特晚 |
表1 气候季节早晚等级划分和表述
6.2 气候季节长短等级划分
气候季节长短等级依据当年与常年气候季节长度的差值(${D}_{l}$ )来划分,分为特短、偏短、正常、偏长
和特长五个等级,见表2。
等级指标 | 等级表述 |
---|---|
${D}_{l}$<-15 | 特短 |
-15$\leqslant{D}_{l}\leqslant$-5 | 偏短 |
-5 $\leqslant{D}_{l}\leqslant$ 5 | 正常 |
5 $\leqslant{D}_{l}\leqslant$ 15 | 偏长 |
${D}_{l}$>15 | 特长 |
表2 气候季节长短等级划分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