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在大多数时候不会按照系统的字体fallback策略;这导致即便是安装了天珩大字库也无法正常在网页中显示部分扩展区的汉字,如下图所示:

维基百科中的扩展G区字表

即便是将chrome中的四类字体设成纯西文字体也不会进入备选,这是因为维基百科设定了自己的网页样式css,优先级肯定是高于fallback的。

网页中已经给定了字体样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使用chrome的插件stylish进行CSS的控制:

添加样式,写入代码为

html, body, table {
     font-family: sans-serif, "微软雅黑", TH-Tshyn-P0,TH-Tshyn-P1,TH-Tshyn-P2,TH-Tshyn-P16, monospace !important;
}

启用并测试可以看到G扩展区可以正常显示了:

但是有时候还是不行,暂时没有把原因弄得很清楚

我就把代码改写成:

html * {
     font-family: sans-serif, "微软雅黑", TH-Tshyn-P0,TH-Tshyn-P1,TH-Tshyn-P2,TH-Tshyn-P16, monospace !important;
}

这样就保证了网页全局的字体指定,但是由于没有调试好的原因,开启全局字体会导致一些图标字符乱码,而且开启全局强制转换后若原网页有自己的特殊字体,也会被转换,所以我分别设置保存了上述两个代码样式。一般情况下开第一个样式,只有在仍然遇到看不见字符的时候才开后者。

当然这个奇怪的点我也没有细究,昨天我如果不开后者,维基上表格中F区的字符我是看不见的,但是今天不开也能看。

我把这个小修改的半成品想法放在这里,希望能够为以后需要进行类似修改的人一点启发。

最后修改:2020 年 12 月 20 日 12 : 1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