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Property
Mar 6, 2024 11:23 AM
Created time
Jan 31, 2024 05:37 PM
以前几家人住一户大平房。
腊月廿四前,阳光好的时候,母亲就要大扫一遍,要用刷子刷「厅中」粗糙的水泥地板,清洗灶台上以及与房顶相隔着的吊顶上的油烟,「房里」的地也要拖一遍。
腊月廿四,家里要贴「柱联」/thiu3 lieŋ2/还有一些年画。贴柱联用的浆糊是母亲自己用面粉煮的。住平房的时候还有贴一种黄色的长方形纸,上面画着一个和尚站在一个龟上,手拿一个拂尘,扫开旁边的火,不过现在不贴了。
晚上便是「祭灶君」的时候,我们这里,祭灶念「祭灶君」/tsie3 zia3 uŋ1/,读音连贯,很快,第一个字的e也可略去。中间一字z-的音相当模糊,甚至可以省去。
先换下旧的的灶君灶妈图,换上新的。用柿饼,「尾梨」,蔗,「祭灶君料」等东西祭拜。祭祀烧香用的酒都是煮面加的那种料酒,我们叫做「连江老」/lieŋ3 ŋouŋ1 lo3/,即连江老酒。最后旧的图要与「棋盘金」/ki3 βuaŋ3 iŋ1/(一种纸钱)一起烧,寓意着送灶君上天。
「祭灶君料」/tsia3 ung1 neu5/(连读合音后只有三个音节)多种多样,细长条状的叫「老鼠囝」,芝麻包裹的大长条叫「麻芝」,软软白色的叫「加蜜嫩」,虽然一年也只吃一次,不过只一点也就腻了。
离春节剩下没几天的时间,母亲要开始炸东西了。炸鱼,炸鸡腿,炸肉,炸土豆块等等,放在一个「舒」着报纸的大篮子里,小时候要挂到吊顶上,现在到是没地方挂了。当然,也要开始卤东西了,卤蛋,鸡翅,鸡爪,鸡腿,有时好像还有「骹爪」。
不过大部分都还不能吃,因为还没「揖」过。
烧香,我们这里又叫做「揖有」/aʔ7 ou5/。「揖」可以表示烧香整件事,又指在神灵前跪拜祈福这个行为。为什么我要把第二个字写作「有」呢?
因为我以前问母亲「揖有为什么叫揖有?」
她说:「揖有揖有,揖咧就有了?。」
(揖有揖有,揖一下想要的东西就有了嘛)。
长辈常在烧香时对孩子的发问回答道:「哎呀,无讲话/无作声,揖有平安。」
逢上「做节」时的烧香因为要安置「八仙桌」在厅中用菜肴供奉,所以又叫「烧菜」。
这里再提一下酒,装酒用的是「酒漀」/tsiu4 iŋ2/,倒酒的十个小杯叫「酒囝」/tsiu5 iaŋ3/。有一种小型的纸钱,可以折成小酒杯的样子,我们把折完之后的纸钱叫做「酒囝银」/tsiu4 iaŋ4 ŋyŋ2/。
现在酒漀和酒囝用的大都是塑料制的了,不过我家还有一个「大公」/tuai5 uŋ1/(父亲的爷爷)留下的酒漀,母亲说可能是锡做的,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炷香的时间要倒三次酒,每次倒三分之一个小碗,让最后一次刚好倒满。
notion image
启顺是大公的名字
菜肴的一旁是炊好的米饭,这是用「饭甑」/puoŋ3 nuoŋ2/炊的,米饭上插着用木头做的饭勺,叫「饭籠」/puoŋ3 lyŋ2/(lyŋ2本字不知),也插着两朵红花(自然是塑料假花了)。
延伸一下,炊饭用的叫做「饭甑」,我问我妈那那种办酒席时厨师用的一层一层的炊笼叫什么,她说就是「炊甑」。
还有一个叫做斗升/tau4  liŋ1/或是斗位升/tau4 ui4 iŋ1/的(第二个字本字不知),只有过年要特殊祈福和某些时候(比如下文的上梁)才用到,平常烧香是不用的。红色的盆,绕着画满了元宝,写着百子千孙,招财进宝等字样的卡纸。盆里装着米,上面放一套箸、一面小镜子(母亲今年没放)、还有一把尺子、两个元宝(塑料的)、两个福橘、一对红花(还是塑料的)、烛灯,以及「五子」/ŋu5 zy3/。五子是装着宝圆、红枣、瓜子、花生、糖等东西的红色小袋子。母亲多放了一把毛笔,是因为今年我将高考。
notion image
摆好的斗升
除夕的下午要吃一碗有蛋的长寿面。
「三十暝晡」自然是要有年夜饭的,至于饭菜的具体内容就不多介绍了。饭桌的一边要点起两具红烛,如果家里有成员没回来,也必须多放一份碗筷在桌上。米饭是一定要吃的,不论吃几口。母亲也会为不在家的父亲的碗里添上饭。
年夜饭要关起门来吃的,门要锁上。所以晚上六点左右的村子,挨家挨户都是紧闭大门的。小孩子如果吃得快,可以先回房玩,但不等到所有人吃好,大门是不能开的。待所有人吃完后,要在家门内,是的,在房里不是门外,放一串鞭炮,这之后才能打开大门。
晚上就没有要守岁的硬性要求了,但是十二点是要起来放炮放烟花的。一般来说卷起来的红色的「捆炮」和一箱烟花总是要有的。以前烟花声能响很久,这几年却短了许多。
从三十晚上开始的到初一一整天,痰盂,夜壶等都不能倒掉。门口的鞭炮碎屑可以扫成一堆但是不能收到畚斗里拿去倒。三十晚上不要洗澡,剪头发什么的也是忌讳的。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用抽水马桶了,第一点忌讳算是很少运用了。
「初一早」/tshœyʔ6 tsia3/,大部分人会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自然,大多数女性在过年前也做了新发型。这一天早上要「食餈」,而且一整天都要吃素。母亲早上要去「大王宫」揖有,所带的菜肴也都是素菜。她是用扁担挑着一碗碗菜过去的,这些菜放在「蘿䇭囝」/nai4 lo5 iaŋ3/里面。有时候家里人会去莲花山上烧香祈福,村里中老年人去的很多。
「蘿䇭囝」的蘿常写作「⺮来」,篮子的意思。它的盖子叫做「䇭䇭」/no3 no3/,可以在䇭䇭上放东西拿去晒。
notion image
刷上了红漆的蘿䇭囝
延伸一下,能晒东西的还有「簸箕」/puai3 i1/,「离囝」/nie3 iaŋ3/(nie本字不知)。两者形状相同,但是后者比前者大很多。家里以前也有离囝,不过后来坏了。 长得像簸箕的是「落筛」/lo3 lai1/,也是圆盘状的,但中间的竹篾有孔洞。
notion image
圆盘状的是簸箕
顺带提一下「上梁」/syøŋ3 nyøŋ2/,我们这里仍然有上梁的仪式。上梁时,要请人帮忙把预先准备好的有些粗的竹篙挂上房子的大厅正中梁的位置,竹篙一般是绿色的,要近期才砍的。竹篙左右两边都要挂上红布、青布(黑色的)、一串粽(里面米一般是生的,粽子比较小,最后一个粽子呈长而尖的造型,叫做尖尖粽)、写着百子千孙的红灯笼、五子、「拾囝」/khaʔ6 kiaŋ3/(小竹篓)以及「粟穗」/tshuok lui/(稻穗,同时也有麦穗,都是塑料做的)。粟穗和五子是放在拾囝里面挂上去的。
khaʔ6不确定本字,我们这里「拾」读/khaʔ7/。
notion image
拾囝
文章发得较急,很多该拍的照片没有拍。见谅
文章于2019.01.27发表于微博
《细雪》——谷崎润一郎在古典回归时期的唯美主义漁歌子·苦夜行
  • Giscus